中国慈善联合会2023年工作报告

2025-05-16

2023年,在民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业务主管司局和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大力支持下,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慈善主体联合体、慈善行业代言人、慈善事业助推者、慈善秩序守望者的职责定位,以服务国家大局、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群众急难愁盼为工作主线,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内部治理,参与防汛救灾、组织援藏援疆,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行业研究和培训,加强标准建设,解决行业难题,弘扬慈善文化,认真完成了年度计划,获得了主管部门的信任、行业的认可、会员的支持。具体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筑牢思想根基。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落实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全员强化理论学习,开展自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著作文选》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专题沙龙,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向会员、行业从业人员专门讲解《党章》修改内容,开展学习交流。引导全员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年共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16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课3次。坚持及时向全体员工传达主管部门的有关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

(三)切实履行第一党建工作站站长职责,党支部组织、引导站内16家社会组织落实综合党委抓党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讲党课、参观、对口帮扶、青年读书班、线上读书会,推荐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参评作品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完成党支部换届工作,选举出新一届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支委;研究确认孙希铭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2023年6月,中慈联党支部被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支部副书记赵楠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规范内部治理,加强自身建设

(一)接受评估。5月,我会申请接受第二次等级评估,驻会领导带领秘书处、各专委会摸底排查、充分准备,各部室负责人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梳理内部制度、工作台账、会议记录、业务项目档案,逐项逐件梳理出数百卷近万页材料。11月,民政部发布202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公告,我会仍为4A级。

(二)增设分支。严格按照设立分支机构的程序和标准,设立传播委员会,开展家慈善委员会筹备工作。

(三)回顾十年。2023年是中慈联成立十周年,联合《中国民政》杂志共同制作中慈联十周年专刊,总结回顾十年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挺立潮头发展成果,展示会员风采,彰显使命担当。

(四)完成办公信息化系统建设,经过研发和试运行OA系统正式运行。

三、服务国家大局,践行行业组织担当

引导会员在党和国家关注,群众需要地方和地域开展慈善活动、项目。

(一)冬季送温暖。元旦、春节期间,联合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开展“2023善行罗霄山”和“善行贵州”春节送温暖活动。为江西省遂川、莲花、兴国三个革命老区和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困难群众共送去3260袋大米, 1664桶食用油,200件儿童棉衣。

(二)援藏援疆行动。6月,组织8个会员单位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山南市及隆子县执行“援藏行动”。向西藏隆子县困难群众、西藏儿童关爱中心捐赠毛衫、裤子、儿童服装、护眼灯、墨镜、老花镜等爱心物资。

10月-11月,在新疆吉木乃县、兵团第十师北屯市等开展“援疆行动”,协调安踏集团等7家会员和爱心机构捐赠羽绒服、棉被、足球、记事本、艾滋病检测仪等物资,价值413.96万元。

(三)对口帮扶。参与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专项行动,动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安徽仁爱公益基金会、广东狮子会等会员、爱心机构帮扶贵州省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捐建篮球场、书屋、幼儿园教具、护眼灯、轮椅等爱心物资,为部分困境家庭大学生提供学费和奖学金资助。

(四)驰援京津冀洪涝灾区抢险救灾。第一时间发倡议动员会员募集款物,组织救援力量奔赴现场救援。接受比亚迪企业捐赠2000万元,即向北京房山、门头沟两区开展捐赠、采购,救灾委主任、副主任委员、总干事昼夜兼程,前往涿州、易县、邢台以及天津和东北榆树市、舒兰市、尚志市等重灾区开展救助、运输救灾物资并关注灾后重建。

秘书处加班加点统计、汇总、核实全国社会力量的捐赠数据与重要信息,编发15期简报上报民政部,得到业务主管司表扬。

(五)驰援甘肃临夏积石山地震灾区。积极投入救援救助,动员会员筹措资金物资送达灾区,安排专人统计、汇总、核实社会力量捐赠数据和信息。

四、弘扬慈善文化、加强行业倡导树立新风

(一)开展“开年行善”慈善活动。邀请杨澜、牛根生、党彦宝等民营企业家、慈善家、媒体人,动员世纪金源集团、联想集团、苏宁易购集团等爱心企业和百余家社会组织,通过视频、宣传片、短视频、H5、海报等方式,倡导公众在新年之初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传播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新浪微博专题的阅读量近1000万次,历年累计共2.7亿次。该项目入选2022年度公益观察·致敬年度公益项目。

(二)宣传中华慈善日。联合小米公益基金会、芒果TV等单位设计慈善主题海报,在北京部分社区、写字楼刊100块电梯电视广告,动员社会大众“一起做好事”,传播真善美。

(三)联合倡议加强行业自律。联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等9家行业协会组织共同发起《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论坛活动健康发展倡议书》,号召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论坛活动健康发展,提升论坛活动质量和水平。

(四)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指导下,我会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网络善传播计划”,普及公众慈善意识,展现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成效。

五、提升服务水平,促进行业交流合作

(一)举办大型活动。主办第十届深圳慈展会、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慈善分论坛、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慈善主题论坛、中国慈善文化论坛、慈善行业工作交流会、儿童慈善发展研讨会、儿童美育交流会,协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慈善分论坛等。助力会员合作交流,推进资源对接、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反响热烈。

(二)发布行业信息。开通中慈联会员服务系统,及时发布最新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编发12期《慈善之声》,发布“2022年度中国慈善行业十大热点事件”;与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采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于公益慈善的建言献策,编发4期《两会慈善之声》,引行业广泛关注、转发。

(三)助会员补短板、解难题。一是帮助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中山博爱基金会、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等会员解决因受网络诈骗影响,致其银行账户被冻结,我会迅速向慈善司反映,司领导立即与公安部相关部门协商解封,保证上述机构正常运转。二是指导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完善内部治理。

(四)互访交流、支持会员活动。驻会副会长带队赴江苏、福建、四川等地考察、调研基层慈善发展情况,委托杨澜、党彦宝、李晓林、沈小平、丘仲辉等副会长和南通市政协黄巍东主席、清华大学彭刚副校长、重庆市慈善会刘光磊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孔东梅理事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方晋副理事长等出席地方慈善活动十多场。秘书处同志奔赴广州、上海,南京,杭州多地开展课题调研、交流业务;促进各地社会组织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效果良好。

六、守正创新升级人才培养品牌,促进行业发展

(一)“领头雁计划” 真正领头。为培养新型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在乡返乡青年,助力农村整体改善,我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继续开展“领头雁计划”新农人培训。截止2023年12月,项目已开展六期,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接受益学员超过16万人,间接受益1069万余户,课程累计观看次数超过659万次,累计播放课时近293万小时。4月获“第七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和创新实验典型项目”。

(二)“兴农讲堂”项目再上新台阶。联合中石油集团连续三年在新疆、河南、贵州、江西等地的10个经济欠发达县开展兴农讲堂培训项目。录制61门课程,举办32场直播、6场线下培训,翻译81万余字,共133839学员参训。

(三)推进劝募员培训评价体系建设,召开劝募员工作推进会。联合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陕西省慈善联合会、首都慈善联合会和广州市慈善联合会共同编写劝募员教材、题库,申请认证资质,开发继续教育、考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四)执行完成竹林计划项目。第四期共资助41位青年学者,完成31篇学术论文,两本译著,一份递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慈善法修法意见。

(五)开展专题培训。在北京、成都和广州举办三期保值增值投资专项培训,帮助慈善组织规范投资行为。结合会员需求和行业热点开展“积善思源”、“善客沙龙”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慈善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创新经验、优秀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以及慈善信托、公益项目规范管理、公益筹款、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等议题。全年19期共有4271人在线参训。

七、参与政策制定,做好行业研究和标准化建设

(一)参与《慈善法》修订。一是参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召开《慈善法》修改专家学者座谈会,提出建议。二是协助民政部召开修法工作座谈会,邀请广州市慈善会、老龄基金会负责人等中华慈善奖获奖代表参会并作书面发言。

(二)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大量征集数据、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编撰完成《蚂蚁集团数字公益体系咨询报告》。《互联网慈善发展报告》《环保公益项目资助方法和绩效评估报告》《慈善信托年度报告》《慈善家族研究报告》《中国股权慈善报告》《苏州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22)》等课题,出版《重庆互联网慈善发展报告(2022)》。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联合开展“慈善组织文物文化资产管理”课题研究。

(三)推动标准化建设。《社会捐赠管理规范》《社会捐赠术语》《慈善组织募捐指南》《慈善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及《慈善项目管理指南》申报行标立项,按评审组意见,前两项改为申报国标,后三项获批行标立项。

配合业务主管司就《慈善组织和活动分类》、《慈善组织捐赠合同指南》两项行业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完成2022年4项团体标准技术评审和报批审议,其中《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指南》、《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指南》、《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指南》等3项获批发布。完成2023年度团标立项申报和技术审查,《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指南》等6项标准均通过审查。

八、完成重要委托事项

(一)配合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圆满完成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服务保障。本届慈善奖相关工作自2022年初启动,为期20个月,我会承担了材料收集、数据核实、问题答疑、信息沟通、宣传视频制作、奖杯证书等物料准备、会议服务等大量支持性工作。

(二)受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委托,完成“2022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初审工作。初审并复核在民政部登记的23家基金会和189家慈善组织年检材料和年报。

(三)配合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开发运行“全国慈善组织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截至12月28日,该平台已顺利完成试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44家慈善组织入驻平台,上线10个救助项目,完成帮扶59例,拨付帮扶资金59.5万元。

(四)受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委托,开展《慈善信托监管研究》《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召开慈善信托支出课题论证会,课题定稿。

九、履行咨商地位职责

(一)协调相关组织快速、高质量完成民政部社管局商办的代表中国社会组织向联合国人权高专办提交《UPR报告》。

(二)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交获得咨商地位以来的工作报告。表明我会四年来参加联合国视频会议及参与联合国和附属机构的事项,对联合国发展议程提出建议。

(三)主办“社会组织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培训,促进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

十、问题与不足

(一)秘书处专业服务能力不够,回应会员和行业需求有限,对发挥枢纽平台功能、联合会员办大事的能力不足。创新品牌不够,行业研究还有欠缺。

(二)机构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是坚持“三不”原则。二是不能提高收取会费标准(这些年要求减税降费)。三是维持机构运转的人员薪酬、五险一金及房租等800万元支出存在严重问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