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当灾害袭来,道路损毁、通信瘫痪、电力中断,解救“孤岛”中的群众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何破解“三断”下的应急救援难题?今年“应急使命”演习首次设置的“三断”专题——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正是为了检验“三断”技战法能否在实战中有效发挥。
这场专题演习于6月2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举行。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侯贤军介绍:“演习设置预警侦察、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空中救援通道开辟、水路救援通道搭建、公网通信抢修恢复、电力应急供电和抢修复电、损毁通道抢通等7个科目,共41项内容。”
650余人参演、500多套救援装备亮相,是怎样的燃场面?记者深入现场,探访这些守护生命的“神器”。
一人操控五机 全面侦察灾情
灾害发生后,最急迫的是获取信息。过去,灾情不明往往给救援带来困难。现在,答案在空中!
一名无人机飞手可同时操控五架无人机,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全面侦察,有效突破复杂环境下超视距侦察的“最后一公里”技术瓶颈。
这些无人机搭载先进的自组网技术,通过灵活配置编队模式,对灾区道路桥梁、人员疏散点、供电设施、通信铁塔及村屯受灾情况进行立体侦察,利用AI识别车辆人员,实时将灾区现场情况回传给指挥部,使指挥部可快速了解受灾地区,迅速做出决断。精准回答了受灾群众最担心的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我?”
风雨无阻 开辟空中救援通道
在“三断”情况下,物资短缺是令人煎熬的挑战。演习展示了强大的解决方案——重载无人机组成编队投送应急物资。
中国安能集团救援队操控3架重载无人机,编队飞向“孤岛”深处,紧急投送应急物资,保障被困人员基本生活需要。该装备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力,无论是-30℃的严寒还是45℃酷暑都能平稳飞行,就连海拔5000米的高原都能起飞,是执行远距离无人化运输任务的核心力量。
“水陆钢蟒” 送来通信希望
断网,让受灾群众焦虑指数直线飙升。此次演习中,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家伙”震撼登场——蟒式全地形通信保障车。它通过“人装合一”的高效协作模式为应急救援打通“最后一公里”生命线。
记者看到,这辆保障车不仅能翻越1.5米高的垂直障碍,跨越2.6米宽的壕沟,在淤泥、壕沟、河流、浅滩复杂地形中也游刃有余。
“它的核心使命就是‘冲进去,送信号’!”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郝亮告诉记者,“这台国内首创的通信保障车,把全地形车与强大的应急通信能力深度‘焊接’在了一起。”
拆开送进去 组装就开干
救援力量、大型装备进不去,是“断路”带给救援的最大难题。此次演习现场,模块化步履式挖掘机让记者眼前一亮。
破碎锤、液压树剪、抓石器、岩石锯等机具,被巧妙设计成标准化“积木”,一架直升机就能将它们分批空投到断路的核心区。“落地后,一台多功能的模块化步履式挖掘机就能快速组装完成!”中国安能集团唐山救援基地队员任成飞介绍说,传统的挖机由于自身重量比较大,一般的直升机很难运进灾区实施救援。现在化整为零,拼装即用,彻底解决了断路“拦路虎”。
无人机组建铁塔 快速恢复“光明”
断电,意味着现代救援的“眼睛”和“拳头”失去力量。此次演习面对损坏的高压输电塔,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了前所未见的抢修方式——无人机快速组塔!
“这是全国首例无人机高压输电塔模块化快速组装技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陈金财难掩激动。不需要人员到场,一架大载重无人机就能在空中将电塔标准组件精准运输和安装。整个作业流程仅需20分钟,人力需求减少90%,单次作业效率至少提升5倍,实现了电力应急保障能力的跨越式升级。
“三断”新质救援力量远不止这些。在此次演习中,经过救援队伍协同攻坚,道路、通信、电力全部抢通,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得到检验,相信在“三断”极端灾害救援中,更多硬核力量将发挥作用,解救“孤岛”生命。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