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1月20日,2017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以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为重点,凝聚行业共识,盘点年度成就。以下是中共郑州市二七区区委书记陈红民在年会上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各位慈善界同仁: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节,非常高兴和各位慈善同仁相聚在本届中国慈善年会,学习分享慈善发展经验,展望慈善前景。作为唯一的城区慈善工作推动者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崇高事业。郑州市二七区有着发展慈善事业的良好基础,作为全国唯一的“爱心城区”,连续两年涌现出胡佩兰、陇海大院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河南省入选的8个“中国最美家庭”中有3个来自二七,二七区被誉为“温暖之城”、“全国道德高地”,树立了开放包容、崇德尚贤、温暖和谐的区域对外形象。多年来,二七区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慈善救助体系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慈善项目逐步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公益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政社合作 构建慈善服务新格局”,是想和诸位一起分享二七区以社会参与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扶弱济困为重点,打造“温暖二七”慈善品牌的一些创新性做法。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与实践,全区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各显其能、各尽其力,爱心企业和个人力量多元参与,所有慈善资源充分利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建设氛围全面形成,构建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服务新格局。
一、精心谋划,构建慈善发展“新”体系。
发挥好政府的倡导作用,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是慈善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2016年以来,在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下,在大民生、大慈善建设理念的推动下,二七区乘势而为,创新开展“温暖二七”建设,努力形成具有二七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温暖二七”,基于“1348”总体发展思路进行精心安排。“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搭建载体平台,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温暖二七”建设。“3”就是开展“三年行动计划”,从关注民生需求出发,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各方资源,建立“群众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快速反应机制,使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温暖感。“4”就是通过搭建党群服务引领、公众参与联动、社会组织发展、信息宣传网络等“四大平台”建设,不断夯实民生工作基础,为“温暖二七”建设提供坚强保障。“8”就是以关爱老、少、妇、困难和特殊群体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围绕群众需求,倾力谋划打造贴民心、接地气、实实在在的温暖项目,切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
二、项目运作,提升慈善救助“新”成效。
“温暖二七”围绕基于项目化运作理念,建立“争取试点”+“自主创新”的工作模式,启动17个区级层面的普惠项目、22个成员单位的自谋项目、5大类别48个全民参与的“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回应群众个性需求的“微心愿”项目,形成了立体多维的慈善公益网,越来越多不同需求的困难群体得到了精准的帮扶和救助。
截止目前,辖区已建成各类“温暖二七”建设项目服务站点260个。其中,党群服务中心8个、社会组织服务发展中心3个、特殊群体社工服务试点13个、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4050技能相亲服务点100个、爱工驿站40个、社区小厨房31家、爱心粥屋7家等。2016年以来,政府总计投入财政资金、慈善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分类别的关爱与温暖项目。辖区企业和爱心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建设,2016、2017年慈善日活动,共筹集爱心善款3600余万元,为慈善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七区被授予“全国慈善工作年度推动者”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区。
三、打造品牌,拓展公益慈善“新”领域。
温暖二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民生问题入手,采取“政府购买一部分、慈善支持一部分、企业认领一部分”的模式,转换慈善工作思维视角,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救助范围,使慈善救助的范围逐步覆盖了安老、扶贫、济困、助医、助残、助孤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梯次型社区养老、社区小厨房等特色品牌,使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推行梯次型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在对已建成的11个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基础上,因地制宜新建10个养老服务试点,打造“综合型颐养安居中心—普惠型日间照料中心—基础型社区托老驿站”梯次型养老服务体系。结合老人实际需求,推出低偿就餐、日间照料、医疗保健、短期供养、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一系列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实施“社区小厨房”精品项目。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社区安全用餐的迫切需求,可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和配送餐服务。截止目前,已建成社区小厨房31家,受益群众5万余人。发动辖区爱心餐馆,为辖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流浪人士等困难、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就餐。目前已形成爱心就餐点7家,爱心商家和个人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
开展特殊群体“医疗兜底”服务。为辖区65岁以上的贫困老人、残疾人、建国前的老党员、劳模、军烈属2000余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跟踪健康档案。开展医教康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通过建立残疾人特设病房、成立专项救助基金、建立残疾人就医咨询APP等形式方便残疾人就医。二七辖区登记的8000多名残疾居民,在享受医保报销基础上,每人每年最高还可再享受5000元医疗救助。
推出“分类精准就业”创新模式。为“40 50”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实体店见习式技能培训,共涉及花艺、缝纫等近20个行业,遴选可提供培训实体店100家,每年受益群众近2000人;开展妇女“巾帼”月嫂免费培训,每年为1000名就业困难女性开展免费家政技能培训;成立残疾人就业培训示范点,为辖区残疾人免费开设花艺、珐琅彩工艺画、编织、陶艺等各类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家庭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四、全民共享,倡导慈善参与“新”理念。
突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激发各类慈善主体发展活力,创新开展全民参与“公益+”行动,建立“温暖二七”群众需求库,把群众的需求落实为一个个具体能抓住的“微公益”项目,为有意愿参与“温暖二七”建设的各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热心群众等各类群体搭建了一个供需对接的平台,构建“政府搭台-需求导向-中心统筹-社会参与-大众评估-居民受益”的公益新路径,形成了“温暖二七”全民参与“公益+”慈善特色品牌。
经过广泛征集,参与需求申报的群众达62792人次,涉及便民利民、困难帮扶、特殊关爱、文化惠民、宜居环境等5大类,形成了25个大项目48个子项目。辖区爱心企业、大人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力量主动参与到项目认领中来,第一批项目共募集资金320余万元,使居民需求得到精准满足,社会参与更加有序,社会资源广泛整合。
慈善是一项崇高事业,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需要各类社会主体热情参与。作为城区代表,我们会以“温暖二七”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面汇聚慈善力量,为创造中国慈善新成就作出新的贡献!最后,我衷心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福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