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5月13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发起的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为主题。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介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已经形成包括启明、助听、助行、助学、助困、无障碍和文化助残等七大行动在内的“集善工程”品牌,并发起互联网+助残服务“联善计划”行动,持续助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表示,助残公益牢牢把握平等、共享的价值导向,推动跨界合作,创新供给服务,不断拓展助残公益服务空间。
论坛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南开大学残疾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朱健刚发布了《从提供服务到生态建设——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报告聚焦助残公益从单一服务向系统性生态建设升级这一时代命题,分析了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指出在新时代,助残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还将面临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格局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是助力完善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表示,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代表的助残社会组织正在被社会赋予新的使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表示,科技赋能助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未来需要通过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让科技真正成为残障者融入社会的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博音听力副总经理毛杰荣作《博音听力,前沿技术,国产之光》主题分享。毛杰荣围绕技术创新与助残服务,结合博音听力的公益行动,以AI赋能听力赛道上的创新实践,阐释了博音听力多年来助力听损人士重拾美好“声”活的温暖点滴。
活动现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了“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倡议,并启动“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呼吁各方联合起来,构建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助残公益生态。三场圆桌对话,聚焦“科技赋能 创享助残新生态”“数字赋能,助力助残公益新生态”“多元探索,共享助残公益新生态”,系统性地回应了助残公益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与协同机制等关键命题。
在论坛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长期以来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颁发了证书,对于他们在助残领域的贡献表达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