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2024年10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公益慈善信托》一书正式发行。
《中国公益慈善信托》结合《信托法》、《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系统介绍了我国公益慈善信托的基本法律制度。
《中国公益慈善信托》共十二章。第一章依托《信托法》,介绍了我国的公益信托制度;第二章依托《慈善法》,介绍了我国的慈善信托制度;第三章至第十章,依托《信托法》、《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分别介绍了慈善信托目的和种类,慈善信托的设立、变更、终止与备案,慈善信托财产,慈善信托当事人,慈善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慈善支出与慈善项目实施,慈善信托的监管与信息公开,以及慈善信托的促进措施等;第十一章通过借鉴境外做法,对家族慈善信托作了思考和探索;最后一章介绍了慈善信托与共同富裕。
该书的出版意图,主要是我国《慈善法》第五章虽然对慈善信托作出了专章规范,但该章仅有八条规定,仅看这八条规定难以全面、正确地理解慈善信托。要准确把握慈善信托,还需要结合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因此该书系统疏理了《信托法》、《慈善法》等相关规定,全面、综合地对慈善信托作了完整介绍。该书以期通过对慈善信托的完整画像,更好地推动慈善信托在我国的普及和实践。
该书的基本观点,慈善信托是与慈善捐赠并行的慈善途径和方式,两者同样具有完全公益性。通俗地说,慈善信托就是人们用信托的方式去做好事。人们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时,既可以选择慈善捐赠,也可以选择慈善信托。无论是采用慈善捐赠还是慈善信托,基本上都能达成类似的公益目的。但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在法律依据、法律关系、慈善财产性质、框架结构等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可以满足不同的公益需求,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从当今世界看,慈善捐赠方式最盛行,也是人们参与社会公益的主要方式。但不能据此得出慈善信托无用的结论,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相比较,具有量身定制、设立简便、财产独立、管理灵活、专家理财、运营成本低、具有持久性、支出不受限、多方监管、实现公益目的手段灵活,以及公益创新灵活等特点和优势,使得慈善信托渐为世人所接受并大量采用,越来越多的公益事业采取了慈善信托方式。该书认为,慈善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途径和方式,应当与慈善捐赠一起,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该书的作者为蔡概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托基金、资产管理、财富传承、公益慈善等。自2016年起至今,他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连年组织编写《慈善信托年度发展报告》,致力于慈善信托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他于2023年出版了专著《资产管理与财富传承》,其中包含对慈善信托的专章介绍。此外,他还参与了《慈善信托研究》(2016年)、《中国股权慈善报告》(2022年)等书籍的编写。
根据该书作者在后记中的介绍,他之所以写成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做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同时也居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他自1994年至2001年全过程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起草工作。同时,还参与起草或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银监发〔2017〕37号)、《关于鼓励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93号)等法律法规,相对了解我国公益慈善信托的法律制度安排。其二,他于2005年专门赴美国、加拿大考察了公益慈善信托。自2016年以来,他在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多次承接民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慈善信托的课题研究,发表了慈善信托方面的研究文章数十篇,还作为委托人参与设立了“中航信托·中慈联科技扶贫慈善信托”、“光信善·榰案木信托制度进步慈善信托”等,相对了解我国公益慈善信托的应用和实践。
总之,慈善信托是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是,有关慈善信托的规定,散见于《信托法》、《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系统专门的介绍,导致人们对慈善信托缺乏足够了解甚至出现误解。为此,该书归纳、整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慈善信托的制度安排,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同时,该书介绍了大量的慈善信托案例,并对家族慈善信托作了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