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公益慈善2025年五大趋势,中国公益慈善2024年十大进展也同步发布。
发布指出,2024年,“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被写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
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施行,中国慈善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慈善信托、慈善捐赠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应急慈善、社区慈善和个人求助有法可依,取得重要进展;互联网技术继续赋能慈善创新;慈善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深化。
展望2025年,慈善事业进入价值提升和结构调整期,呈现五大趋势。
趋势一:慈善的功能价值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慈善事业进入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进一步自律的高质量发展期。这也是进一步认知慈善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的时机。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公益慈善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将更为凸显。
慈善是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第一,探索社会创新。慈善力量发现社会问题,以试点或小切口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而推动系统性变革。
第二,丰富精神文明。慈善服务、爱心捐赠等慈善行为,将仁爱、互助、与人为善的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价值观,与公益、利他、志愿等现代慈善理念相结合,有助于弘扬慈善文化,提升社会价值认同和文化凝聚力,丰富精神文明。
第三,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通过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等,慈善在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慈善将发挥更显著的经济功能。
第一,形成社会服务产业。中国进入社会服务的量质双重需求提升期,慈善力量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服务重要提供主体,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服务的领域覆盖民生、公共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国际交流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巨大的社会服务产业。
第二,创造就业机会。慈善在成为社会服务主要提供主体的同时,将吸纳大量就业,形成庞大的社会服务队伍。
第三,推动共同富裕。通过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慈善将创造更多直接经济价值,向服务提供者进行第一次分配。通过扩大捐赠、志愿服务等,慈善将深化第三次分配的功能,进一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